北京白癜风治疗选择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50406/j8vdfet.html“这3年来,我的右腿肿得越来越厉害了,走路就像灌了铅,很辛苦。”1月17日,在医院上肢显微外科的门诊,王女士(化名)诉说着自己的病情。5年前,年过六旬的王女士做了输卵管癌手术,术后半年,发现右腿越来越肿,手法引流、弹力绷带加压等治疗均效果不明显。王医院诊断为右下肢淋巴水肿(淋巴回流障碍),俗称“橡皮腿”,正处于水肿中期。近日,医院上肢显微外科吴迪团队在放大3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将小于0.2毫米口径的淋巴管与真皮下微小静脉进行吻合,重新建立淋巴管-静脉回流通路,完成深圳市西部首例“超显微技术”治疗淋巴水肿的手术。目前,王女士右下肢肿胀逐渐开始减轻,小腿周径缩小了3厘米、大腿周径缩小2厘米,可以出院,并继续康复。医院上肢显微外科吴迪团队为患者做手术。每天打弹力绷带右腿仍比左腿粗7厘米“5年前,我做了输卵管癌手术,术后半年,发现右腿越来越肿,近3年明显加重。”王女士说,医院订制弹力袜,也在社康中心做手法回流等治疗。“这几年,医院、社康就医,右腿肿胀还是缓慢地增加着,效果不好!其中,最明显的是右小腿还是比左小腿粗了7厘米,每天拖着灌铅般沉重的右腿,艰难行走,很辛苦!我做梦都想着,能不能手术解决。”王女士说。据医院上肢显微外科科室主任吴迪介绍,人体产生的淋巴液通过淋巴管——淋巴结的汇总,流向静脉,加入血循环。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宫颈癌、输卵管癌及乳腺癌等手术治疗时,由于局部癌种转移的淋巴结清扫根治后,无法顺利完成淋巴液回流,导致淋巴液在病侧肢体不断堆积,形成肿胀,称为“淋巴水肿或淋巴回流障碍”,相当于淋巴管出现了“大塞车”。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淋巴水肿患者约万人,其中继发性淋巴水肿约占2/3。患者早期以水肿为主,晚期会发展成组织纤维化、脂肪沉积和炎症等增生性病变。指甲盖大小视野下5名医生上演“针尖上的芭蕾”幸运的是,依托于“两融合一协同”,即医院与社康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的学科发展方式、全科与专科协同服务的分级诊疗模式。王医院坪洲新村社康中心做治疗时,全科医医院上肢显微外科,为她救治增添新希望。“患者做完输卵管癌术后出现了淋巴回流障碍,俗称‘橡皮腿’,来就诊时正处于水肿中期。”吴迪表示,淋巴水肿手术可打通淋巴回流的通路,也就是把淋巴管接到静脉血管上。手术将实施微创理念的设计,从小腿脚踝至大腿根部,依次做7个不足1.5~2.0厘米的小切口,均在很浅的脂肪层操作,将微细淋巴管与皮下浅层静脉吻合,打通淋巴-浅静脉回流通路,疏散淤堵的淋巴液,有望解决肿胀问题。淋巴水肿示意图此手术,理论上“简单粗暴”,实操上,对显微外科团队的技术要求极高。淋巴管极细,直径仅有0.2~0.25毫米(约等于女性2-3根发丝直径),且管壁薄如蝉翼。在如此细薄的管腔上操作,就如同上演针“尖上的芭蕾”,成败就在于医助打不打“喷嚏”之间。要求医生的操作“稳、准、轻、巧”,要在指甲盖那么大的显微镜视野下完成手术。手术损伤小、愈后快、安全性高,最“哇塞”的是:万一再次复发水肿,仍可继续手术。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5名医生,分3组先后上台手术,耗时7个小时,分别为王女士成功搭建了17条淋巴管-静脉通道,完成深圳市西部首例淋巴水肿手术,解决了淋巴水肿问题。“走路轻松了很多,感觉都不是自己的脚了”术后,王女士右下肢肿胀逐渐开始减轻,足部和小腿周径较术前逐渐减小,术后48小时,小腿周径即缩小了3厘米,大腿周径缩小了2cm。王女士激动地说:“走路轻松了很多,感觉都不是自己的脚了,早上起来穿鞋子发现不对劲,鞋子都变大了,整个右下肢肿胀感较手术前明显轻多了!”术后,王女士将继续在医院坪洲新村社康中心做康复训练,医院专科和社康全科医生将携手为她制定康复方案。术后查房。据研究,超显微外科技术目前也开始应用于阿兹海默综合征(俗称老年痴呆)治疗,通过改善大脑淋巴回流,逆转部分症状。医院上肢显微外科的淋巴水肿治疗小组成员,由1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与2名主治医生组成,其中,吴迪主任医师兼科室负责人,已经从事显微外科工作31年。吴迪团队将成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超显微外科技术,运用于成人上肢骨关节损伤、淋巴水肿、断指(肢)再植、拇手指再造、手外伤、小儿骨科、微创骨科手术和四肢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的救治等,该团队凭借快捷、高效的诊治为广大工伤、意外伤害和畸形障碍的患者重拾生活信心。医院上肢显微外科的淋巴水肿治疗小组。(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罗莉琼通讯员杨彦韬李安妮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