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山一院贵州医院成功救治患者,胸外科团队 [复制链接]

1#

近日,医院胸外科团队在执行院长陈振光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例后纵隔巨大囊肿患者实施了切除手术。此次手术不仅解除了患者的病痛,更标志着该院胸外科在处理复杂纵隔肿瘤手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患者因胸闷症状持续一个月前来就诊,期间曾尝试胸腔穿刺抽吸胸水,但症状并未得到明显缓解。进一步检查后,患者被诊断为后纵隔巨大占位、频发室性早搏、三尖瓣反流及颈部动脉内多发斑块形成。考虑到患者的复杂病情和手术风险,胸外科团队与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术前讨论,为患者量身定制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经过精心准备和周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病情稳定,即将出院。此次手术的圆满成功,不仅彰显了医院胸外科团队的专业实力,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患者胸部CT影像

经过专家组的会诊,考虑到患者中年体健,纵隔肿瘤压迫症状显著,且胸闷表现与心律失常可能均与肿瘤压迫心脏有关,因此判断手术切除病灶对患者益处最大。在向患者家属充分告知病情并获得同意后,陈振光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紧密协作,为患者实施了全麻下的右开胸后纵隔肿瘤切除术。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手术顺利完成,病灶被完整切除,病理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

术后,胸外科医护团队为患者提供了心电监测、吸氧、抑酸护胃、止痛等全面的对症支持治疗。在积极治疗下,患者病情稳定,伤口愈合良好,最终遵医嘱顺利出院。

“我们非常感激陈振光教授团队,是他们给了我母亲重生的机会,这份恩情我们永远铭记!”患者家属激动地表示。确实,以生命守护生命,以仁心践行医者初心,是医护人员的神圣使命。胸外科常面临此类复杂的胸部手术挑战,尽管纵隔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却是胸外科领域的常见疾病。陈振光教授强调:“无论病情如何变化,我们与患者始终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对抗疾病。我们将竭尽全力,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外,淋巴管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但因其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器官而引发严重症状,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囊状淋巴管瘤作为淋巴管瘤的常见类型,虽然罕见于纵隔内(发生率<1%),但一旦发生,随着肿块的增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导致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的出现。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及时诊治显得尤为关键。影像学胸部CT检查在早期发现病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纵隔囊状淋巴管瘤的病灶特征为体积较大,形态多样,可能呈椭圆形、圆形或分叶状,且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多数病灶密度均匀,在增强扫描下无显著强化。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往往不具典型性,因此术前诊断极具挑战性,通常需要依赖手术和病理检查来确诊。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纵隔囊状淋巴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它具有向周围组织或器官浸润生长的倾向。当肿块增大并压迫周围脏器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应立即着手治疗,其中,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被视为首选治疗方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