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令人晕头转向的肿瘤评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啥外用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0501/6204488.html

今天是个可喜可贺的日子,因为,时隔近一年,我又开始更新了。此号未弃,只是未更。大家请鼓掌撒花!

在征求了众多小C的意见后,本宫决意写一篇有关肿瘤评估的科普文章,嗯,没错,就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RECIST1.1。

首先,明确一下,啥是可测量病灶与非可测量病灶。

1、可测量病灶: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测量出准确长短径的病灶,通常是实体瘤的占位。当然,这个定义是有下限的,只有最长径≥10mm的病灶,或者短径≥15mm的淋巴结,才有资格当选为可测量病灶。如果长短径没有达到这个长度,那就不好意思,请主动滚走。

可测量病灶:

入选有底线,病灶长径≥10,淋巴短径≥15。

2、非可测量病灶:所有无法准确测量出长短径大小的病灶,譬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广泛胸膜转移,骨转移,淋巴管炎。总之就是用尺子测不出来,或者根本没办法测量的病灶。

非可测量病灶:

所有的积液,所有的骨,你是我量不出来的苦。

这里呢,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咱们就拿后宫选妃为例。可测量病灶就相当于是秀女,是有入宫机会让皇帝挑选册封的。而这非可测量病灶就好比普通民家女子,连宫门都莫得机会进,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城墙默默啜泣。

区分了可测量病灶和非可测量病灶之后,下面就是挑选靶病灶和非靶病灶。

1、靶病灶:所有的靶病灶都是可测量病灶。也就是说,皇上选妃肯定是要从秀女里挑选,总不能随便拉个民女就当妃子。另外呢,靶病灶也不宜太多,最多5个,其中同一个器官最多选2个。这就好比皇上的妃子不能太多,身体也吃不消,同时为了平衡后宫,雨露均沾,满蒙汉不能偏心,一个民族最多挑俩。

2、非靶病灶:没有被评选上靶病灶的和所有非可测量病灶的综合。皇上压根没瞧上眼的和连秀女都没选上的姑娘,你们都是一样的,请手拉手在非靶病灶的框框里待好。

以上就是全身肿瘤病灶的基本分类,在肿瘤评估表里,通常靶病灶在先,一共5行,非靶病灶在后,通常一页。接下来,经过抗肿瘤治疗,如何科学客观的评价肿瘤变化,用杠杠的疗效说话,请看以下评估标准。

1、可望不可及的CR:完全缓解。所有靶病灶完全消失。所有目标结节须缩小至正常大小(短轴<10mm)。

注:这是淋巴瘤引以为傲,艳压群芳,其他实体瘤望尘莫及的高度。

2、沾沾自喜的PR:部分缓解。所有靶病灶的直径总和较基线缩小≥30%。虽然不是CR,但也如同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时隔多日,被皇上翻了绿头牌的小确幸。

3、平平无奇的SD:疾病稳定。既达不到沾沾自喜的PR,又不算上默默哭泣的PD。虽然迟迟没有被翻牌子,但至少木有被打入冷宫,还能在后宫存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万幸。

4、默默哭泣的PD:疾病进展。所有靶病灶的直径总和较最佳疗效(注意!不是基线水平)增大≥20%,同时必须满足靶病灶直径总和的绝对值增加≥5mm,或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一旦出现,便意味着目前治疗方案已经耐药,该方案即将打入冷宫,要换新人了。

5、总也没什么存在感的非靶病灶,只有CR、PD和非CR/非PD这几类,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变化,依旧要紧密跟随靶病灶的评效,既没有啥存在感,也没有啥话语权,可能最终变来变去,也只是变了个寂寞。

主要内容讲完,再来说说几种特殊的情况。

1、捣乱的淋巴结:现在大家都知道短径≥15mm的淋巴结是可测量病灶,可以作为靶病灶。那么短径在10mm到15mm之间的淋巴结算啥?

答:非靶病灶。

那短径<10mm的淋巴结又是啥?

答:啥也不是!

2、不甘心的骨转移:骨病灶真的就只能一直是非可测量病灶么?难道就没有翻身之日,跻身靶病灶的机会吗?

答:有。只要骨转移形成了实性肿块,有明确边界,可以用MRI或CT测量的话,骨转移病灶还是可以作为靶病灶的。

3、分裂及融合病灶:《三国演义》第一回就讲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肿瘤界,融合的淋巴结或病灶,自然也逃不开分裂与再融合的趋势。那么,融合和分裂的病灶如何测量?

答:该怎么量就怎么量。分裂的病灶,各自量最大径,然后相加算总和。融合的病灶,请自动视为一体,直接量取最长径。

以上,就是后宫版的肿瘤评估全部内容。下面用流程图来简要概括一下肿瘤评估的过程:

选秀

判断可测量病灶及非可测量病灶

↓↓

册封

挑选靶病灶及非靶病灶

↓↓

翻牌

整体疗效评价

CR、PR、SD留下,PD请滚粗

许久木有更新了,感谢长久以来蹲守在坑里,不时诈尸催更的各位粉丝。希望今天更新的内容大家能够喜欢。如有疑问或其他,请后台留言,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