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技术助力脑肿瘤诊疗,阔然基因亮相神经外 [复制链接]

1#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于年5月21-23日在上海如期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数字化时代的神经外科”。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正逐渐改变传统的诊疗方法,让神经外科进入了全新时代。阔然基因作为神经外科分子诊断的领先者,全程参与此次盛会,同全国神经外科专家交流关于神经肿瘤分子靶向和分子免疫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次大会上,阔然基因推出了精准诊疗肿瘤微环境(TME)评估产品,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mIHC)技术,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及免疫相关分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揭示其原位相互作用关系,如PD-1、PD-L1、CD、CD86、CD68、CD8、GZMB、IFNG、TIM-3、CTLA-4等。根据JAMAOncol年报道,mIHC对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具有最高的预测价值AUC(0.79),高于TMB、GEP和PD-L1表达等。结合PD-L1表达情况,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杀伤性T细胞或耗竭性T细胞浸润情况,精准评估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结合NGS检测,更准确、全面评估患者预后,预测复发风险,指导用药。对于肿瘤初诊患者,需要评估免疫治疗获益情况的患者,以及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患者,均可适用于该项目肿瘤微环境(TME)评估。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呈侵袭性生长,临床难以治愈。近来,手术切除联合同步放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策略取得一定进展,但疗效仍不甚理想,可能与胶质瘤细胞免疫原性较低和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有关。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医院赵继宗院士认为,胶质母细胞瘤方面,近些年来患者预后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现有治疗方法疗效已经到达瓶颈,而肿瘤免疫治疗、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结合将成为趋势。

传统观念认为,脑是部分免疫豁免器官,缺乏淋巴管引流,血?脑屏障阻断了外周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因子;外周免疫细胞仅可迁移至血管周围间隙而无法进入脑实质;脑的固有免疫反应由小胶质细胞活化完成,而最新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并非免疫豁免区,它可以被源于外周的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因其能大量分泌TGF-β及IDO等因子,能制造明显的抑制免疫环境的微环境。年4月发表的一篇Cell文章,证实了阻断CD通路可以恢复T细胞攻击胶质瘤细胞的能力,表现出显著的生存优势。

医院的陈弟博士认为,“热”肿瘤往往有免疫原性的肿瘤微环境,富含免疫细胞,而“冷”肿瘤往往无免疫原性的肿瘤微环境,缺乏免疫细胞,相比较下,“热”肿瘤的患者更易从PD-1/PD-L1抗体中获益。相比于颅外肿瘤,胶质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免疫微环境通常缺乏TIL细胞,一些相关免疫治疗临床试验(CheckMate、CheckMate和CheckMate)均未达到主要终点,并对现有的免疫治疗标记物评估方法,包括高通量测序、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组化等进行了比较,并对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进行了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脑胶质瘤可与肿瘤微环境(TME)中肿瘤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融合,形成有利于胶质瘤生长的微环境,正是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免疫抑制型微环境,促使胶质瘤的发生、增殖和侵袭,对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机制的认识,促使医疗人员对免疫治疗有更深的理解,扩大免疫治疗效果。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是考察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利器。

技术平台介绍mIHC技术能够在一张样品上进行6-8个靶点的成像和分析,采用类流式的方法对细胞表型、数量和活性进行定量评估,并提供细胞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三大技术创新保证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OpalTM多重染色技术是一套多标记复染方案,允许在同一样本中使用同一种属来源的不同一抗进行标记,荧光基团在二抗上HRP酶的活化下以共价键的形式连接在抗原上,通过微波处理去除不稳定结合的一抗和二抗,以便于下一轮的标记。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超高,荧光信号强且不易淬灭。Vectra多光谱成像分析系统采用高精度的光谱重叠拆分技术,分离样本中的所有荧光信号,可消除荧光团交叉干扰和组织自发荧光干扰,获得高信噪比(扣除背景自发荧光)的图像和精准的批量定量分析。InFormTM图像分析软件将智能组织识别算法与多标记分析融为一体,智能化将研究者的判读经验转变为客观算法,从而实现针对特定区域的定量统计分析。可获得组织细胞原位各种靶标类别、组分、表达量等信息,各靶标及其相互作用的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等信息,全面、系统、直观、科学地解析这些信息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于探讨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编辑:胡希典

责编:金霏

来源:企业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