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癌共生,坂本龙一患了咽喉癌之后为何 [复制链接]

1#
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50136625383418&wfr=spider&for=pc
1月21日,著名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在微博发文,称自己被确诊为直肠癌。自从罹患咽喉癌之后,这是他第二次确诊癌症。年,他曾患上咽喉癌,病情在六年时间里逐步缓解,他也逐渐回归正常生活。但此次再患上癌症,他意识到,以后的日子自己将“与癌共生”。坂本龙一两度确诊癌症,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何之前患了咽喉癌,现在又患上了直肠癌呢?有的人会说会不会是癌症转移,咽喉癌转移到了直肠癌?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是癌症转移?所谓“转移”,是指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在全身合适部位重新形成癌细胞,继而长出新的肿瘤的过程。癌细胞常见转移途径包括直接浸润、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等。相对于良性肿瘤,癌细胞生长能力更强,即使生长条件较差,几个癌细胞也可以逐渐长成一个巨大的肿瘤。虽然人体不是每个部位都适宜癌细胞生存,例如骨骼里既没血液也没血管,不适合癌细胞生存,但癌细胞有个“特异功能”,就是在发生转移之前,事先通过一些细胞因子去改造准备转移的靶器官微环境。简单来说,“癌症转移”是癌细胞从原来的肿瘤中脱落,从而进入附近的血管或淋巴管,沿着淋巴或血流先到达附近的器官,最后到达全身的过程。而音乐家坂本龙一是继患咽喉癌之后,再患直肠癌,属于“多原发癌”。什么是“多原发癌”?有的人会在不同器官或不同类型组织同时发生两种以上的癌症,这些癌互不相干,它的组织类型、部位及性质不同,每个肿瘤都一般各自有其特有的转移途径,医学上称之为多原发癌或第二原发癌。根据癌肿是否同时发生,又可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异时性多原发癌。发生多原发癌的原因是患者自身存在免疫缺陷,而又长期处在致癌的环境中对多种肿瘤缺乏免疫力,因此发生了多原发癌。年,国际顶级肿瘤期刊《JAMAOncology》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癌症患者中,二次患癌的概率为25.2%;而在年轻患者中,这种几率则是11%。在二次癌症排行榜中,最普遍的是肺癌(18%)、结直肠癌(12%)、前列腺癌(9%)和膀胱癌(8%)。多原发癌之所以与复发或转移不同,主要在于其治疗方式与预后差别较大。多原发癌的治疗与单发癌无区别,一般首选手术切除,当然也会受到患者具体病情、体质以及个人意愿的影响,相较之下预后较好。而复发或转移虽然也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恶性肿瘤,但其往往意味着病情的进展,多采用姑息性治疗,预后也较差。如何预防?即使第一肿瘤治愈,还有一些潜在基因遗传学的原因,也要注意防范第二肿瘤,比如林奇综合征是最容易第二肿瘤的。多原发癌固然可怕,但是只要合理应对,积极处理,是可以很好预防的。1、定期体检对于肿瘤患者而言,除了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时复查以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全身体检,可以是一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以便能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及时处理,往往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影响。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①饮食方面:戒烟限酒,不吃烧烤腌制等不健康的食物,少盐少糖,不乱吃保健品,多吃瓜果蔬菜,保持均衡膳食,合理营养。②生活方面:避免久坐、久卧,不熬夜,早睡早起,可以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以增强免疫力等。3、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癌症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医学认为负性生活事件是诱发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对于预防二次肿瘤也很有帮助。总的来说,二次患癌与首次患癌,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又有一些不同。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够预防二次肿瘤的发生。此外,如果不幸患上了多原发癌,也不用恐慌,只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终能战胜它们!本文指导专家肿瘤内科主任邓艳红主任医师学术任职: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版和版)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副秘书长及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化疗青年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及生物标志学组副组长学术专长: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20年。在诊治胃肠道肿瘤方面,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干细胞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化疗有效性中的应用。获主持参与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雅和门诊:周四上午责任编辑:郭松青初审:戴希安审核:简文杨审定发布:朱昌平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肿瘤内科蔡月对本文的支持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