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救命药70万一针婴儿患罕见病脊髓性肌萎 [复制链接]

1#
广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

据统计,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有80~万名出生缺陷儿,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其中,除20~30%患儿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生活质量外,30~40%患儿在出生后死亡,约40%将成为终生残疾。这意味着每年将有40万家庭被卷入终生痛苦的漩涡中。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导致。其中,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是两岁以下婴幼儿头号致死性遗传病。

SMA是什么?

医学上叫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是儿科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遗传病,号称“2岁以下婴幼儿的头号遗传病杀手”,简单来说就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了病变,导致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萎缩。这些肌纤维主要负责爬、走、头部运动和吃喝等这一类重要的活动。SMA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遭受严重影响,且治疗费用动辄上千万。

SMA的发病率为存活新生儿中1/,每年国内约新增例SMA患者,其中约80%患者在出生后18个月内起病。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旨在进一步加强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SMA被列入第一批纳入目录的种罕见病之一。

SMA的临床分型

I型:SMA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型,经常在生命初期即可导致患儿夭折。患儿通常在6个月内发病,并且会面临许多身体功能方面的挑战,包括肌肉软弱无力,呼吸、咳嗽、吞咽困难。他们可能会需要接受呼吸支持或管饲喂养。

II型:患者通常在6-18个月间发病,患者的特征为可以独坐,尽管可能会需要辅助才能进入坐姿。但他们无法行走,需要使用轮椅。

III型:患者通常在18个月-3岁间发病,最迟也可能会到10多岁才发病。患者最初能够行走,但运动功能受限的情况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重,最终很多患者都需要使用轮椅。

IV型:比较罕见,患者往往成年后发病,症状出现可早至18岁,但通常都会晚于35岁。患者病情温和,运动功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SMA遗传机制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当父母都是携带者时,才会生下患儿。因此,携带者可能在家族中长期存在而没有家族史。如果你的家族中出现了明确诊断为SMA的患者,既先症者(例如你的兄弟姐妹自己就是SMA患者或者他们的孩子是SMA患者),那么你本人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就较高。

SMA携带者筛查的必要性

SMA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群体携带者频率为1/35-1/50,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SMN1是SMA的主要致病基因,最常见的为第7和(或)第8外显子缺失突变,约占95%。由于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基因位点明确,但全球尚无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因此极有必要进行SMA携带者的人群筛查,通过SMN1基因外显子缺失检测可确认无症状的携带者。当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时,可对其进行遗传咨询,评估生育患儿的遗传风险,并可通过产前诊断降低人群中SMA患儿的出生率。

适用人群:

1、孕妇(首次产检,妊娠6~13周+6)

2、备孕夫妇

参考文献:

[1]罕见病诊疗指南(年版)

[2]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99(19):-.

[3]北京医学会遗传学分会,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脊髓性肌肉萎缩症遗传学诊断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40):-40.

[4]徐盈,黎昱,宋婷婷,等.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及高风险胎儿产前诊断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36(1):42-47.

[5]龚波,章莉,侯雅萍,等.中国上海地区名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30(6):-.

[6章印红,张云茜,朱宝生,等.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SMN1和SMN2基因拷贝数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1(3):-.

[7]谭建强,张旭,王远流,等.广西柳州地区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突变携带者的筛查及产前诊断[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35(4):-.

[8]利婧,朱瑜龄,詹益鑫,等.7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SMN1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34(5):-.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