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北京大兴全村团圆饭党员干部端盘子村民坐席吃饺子
TUhjnbcbe - 2020/6/13 12:32:00
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北京大兴全村团圆饭:*员干部端盘子村民坐席吃饺子


清晨6时,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呵气成冰。


    大兴区留民营村的礼堂里早早热闹起来,几十号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二哥,早。”“老四,快换衣裳,干活!”见面寒暄几句,各人就分头忙开了。


    “今儿是除夕,咱村的千人饺子宴今年是第32年啦。老规矩,村干部、*员、积极分子当服务员,端盘子、炒菜、干活;村民百姓吃饺子、看节目,一起吃顿全村团圆饭……”61岁的王再山边说边换上喜兴的大红棉袄,“漂亮吧?这是‘工作服’。瞧,我们这60多人全是服务员。”


    抬眼望去,宽敞的大礼堂里,一片红色的人影在忙碌,百十来张桌已排开,摆上了茶点水果。


    “村民座上坐,干部端盘子”,这是留民营村从第一次村民团圆饭时就立下的规矩。七十多岁的老支书张占林对回忆,1979年底,村里头回交粮百万斤还有节余,上级给村干部发了几万元奖金。“钱怎么花?请全村吃饭!”于是,1980年春节,家家户户凑碗筷,砖头、木墩当椅子,村干部当服务员,每桌一块肉、几块豆腐,全村高高兴兴吃了顿团圆饭。


    “这老规矩可不能丢。”王再山是村里企业的经理,属于“管理层”。“啥干部不干部的?都是一村人,就像一家子,咱给村民服务,就是给自己家里人服务。”


    礼堂外,一字排开8口大锅,热气腾腾,几位“大厨”抡着大铁勺正在做菜。“这是排骨,这是炖牛肉……”57岁的张朝民5点半就起了床,到礼堂来做菜。“等到开席正好熟,大伙儿吃口热的。”


    忙碌中,天渐渐亮了。虽然冷,但天很蓝,阳光明媚,四下里不时响起鞭炮声,酝酿着渐浓的年味儿。礼堂门口,锣鼓唢呐吹打起来,迎接村民来“赴宴”。


    8时刚出头,90岁的村民张玉山第一个“入席”了。老爷子岁数大,精神头可好:“村里干部准备一个多月了,咱得早来!”


    陆陆续续,村民们一家子一家子地进了礼堂,“服务员”们亲热地打招呼,麻利儿地沏茶倒水,“大哥,新衣服真精神!”“小宝贝真虎实!”


    上午9时,“千人饺子宴”正式开始。台上,一个个节目轮番出场;台下,村民们看着、吃着、聊着。


    在后厨,一声“下饺子”,四口大锅一气“吞”进了三四十盖帘儿的饺子。为了这场千人饺子宴,头天村里800多人一起包了俩小时,用去240公斤面、300多公斤肉馅,共包了350盖帘儿的饺子。


    十来分钟后,锅开了,热气涌了出来,不大的后厨里白雾蒸腾,6位“煮饺子师”相互间都看不见人了,只能靠喊:“再来猪肉的!”“羊肉的出锅啦,快分!”


    几十位“红棉袄”服务员,一人端个大盆,在门外排队领饺子。“多来点儿,我这几桌小伙子多!”“我要火候大的,老头儿好消化。”


    “饺子来喽!”38岁的张京伟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他的“管片儿”——1到4号桌。看大伙儿吃得香,他也打心眼儿里高兴。参加端盘子8年了,张京伟自己每年吃不上几个饺子,顾不上。


    端了端,一盆饺子至少五六斤,一趟趟来回跑,还得分盘儿,也是个力气活。“不累,过年就图个乐呵。”张京伟说。


    出来进去的时候,他也没有特别跟5号桌打个招呼——那一桌上坐着他的家人。“他们有别人照顾。”他说,“我还得给我那四桌抢饺子去呢。”


    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礼堂里一片笑语欢歌。这个2011年村域总产值达到了2.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了1.68万元的京南小村,又迎来了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赵靖云 徐* 祁梦竹)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大兴全村团圆饭党员干部端盘子村民坐席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