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NanoRes脾脏靶向递送纳米疫苗
TUhjnbcbe - 2021/2/10 14:57:00

背景介绍

恶性肿瘤的快速增殖与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效率低下,是导致现有肿瘤治疗性疫苗无法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原因。将疫苗直接递送至脾脏(体内最大的二级淋巴器官),实现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快速诱导,是迅速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现有肿瘤治疗性疫苗疗效的关键。

成果简介

浙江大学张凌宵博士、昆士兰大学许志平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刘瑞田研究员和中国科医院蔡挺主任医师等制备了一系列粒径不同但均能在血液中稳定分散的水滑石(LDH;新型铝佐剂)纳米疫苗。通过将不同尺寸的疫苗(CO-LDH-m,数字m代表LDH粒径)以静脉注射(IV)的方式对小鼠进行免疫时,纳米疫苗在脾脏中的富集能力呈现粒径依赖性。且当LDH的粒径为纳米时,所制备的疫苗在脾脏中的富集效率最高(约为注射剂量的1.67%),并最有效地促使树突状细胞提呈抗原。体内研究表明,预先接种CO-LDH-疫苗的小鼠相对接种其他尺寸疫苗的小鼠,体内同时诱导了最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肿瘤侵袭实验表明,CO-LDH-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小鼠体内接种肿瘤生长。进一步地,在荷瘤小鼠体内,CO-LDH-疫苗通过连续静脉注射(IV+IV)或连续皮下注射(SC+SC)的方式进行免疫时,IV+IV方式较SC+SC方式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促使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发生,从而显著提高了疫苗的抑瘤效率。此外,对小鼠的安全性检测发现,在免疫过程中各组小鼠的体重、血液炎症因子水平均未发生明显波动,表明基于LDH疫苗的以脾脏为靶点的免疫策略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以脾脏为靶点的新型疫苗递送策略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疫苗组分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其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讯作者简介

许志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高级课题组长。研究方向包括:粘土纳米材料、磷酸钙纳米颗粒、量子点、脂质体等颗粒的控制制备;肿瘤治疗药物及基因的递送,免疫佐剂的开发,肿瘤组织的诊断与显影以及纳米技术在农作物保护及种子生长控制的应用。已在NaturePlants、AdvancedMaterials、NanoToday、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Biomaterials、Smal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次。

刘瑞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物药物工程研究部主任。研究方向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和肿瘤等的基因工程抗体、疫苗、多肽及纳米药物的研究。担任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责任专家,“蛋白质机器及生命调控”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已在NanoToday、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Biomaterials、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BrainJournalPharmac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申请或获得国内外专利22项,2种I类新药处于中试研究中。

蔡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目前致力于危重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为浙江省消化系统肿瘤诊治及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市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市人类生物样本库主任、省级院士工作站负责人、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市“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已发表SCI论文10篇,其他论文34篇,拥有专利1项,参编著作3部。

文章信息

Ling-xiaoZhang,Ying-boJia,Ya-ruHuang,Hui-naLiu,Xia-meiSun,TingCai*,Rui-tianLiu*ZhiPingXu*.Efficientdeliveryofclay-basednanovaccinestothemousespleenpromotespotentanti-tumorimmunityforbothpreventionandtreatmentoflymphoma.NanoResearch
1
查看完整版本: NanoRes脾脏靶向递送纳米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