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12岁的小姑娘,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化疗过程,却依然展现出笑容,来宽慰自己的父母。并在身体状况尚可的时间里,自学完成五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志愿者笔下的这个真实发生在小家的故事,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和力量。
社工笔记.04.30
.04.30
北京儿研所小家志愿者陈慧钦
白血病T淋巴母细胞瘤、助医小家、辍学、学习、才华
小南,一个12岁的漂亮女孩,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在班上排前几名。年8月,即将上小学五年级的她,被确诊为白血病T淋巴母细胞瘤,不得不暂别校园。
医生说可能不是什么好病,建议去北京起初是发烧,皮肤出现红点,以为是过敏或者荨麻疹,医院检查,血常规一切正常,吃药消炎后退烧了。
时隔不久,小南脖子上出现肿块,不爱吃饭、拉肚子,人也变得越发没有精神。
上楼、走路感觉很累,走一段就要停下来休息,脸也会累得通红。
医院检查,儿科、头颈外科、胸外科,各种B超、CT……一系列检查下来,在胸肺部发现肿物,医院没有确诊。
医生说,可能不是什么好病,建议去北京。
妈妈说,孩子比自己要坚强小南一家在年9月10日来到北京,经过儿研所会诊,最终被确诊为白血病T淋巴母细胞瘤,开始住院治疗。
回忆小南的治疗过程,妈妈几次哽咽……
手术取样活检,爸爸妈妈在手术室外心疼得直掉眼泪,小南却很坚强,甚至从手术室出来还给爸爸妈妈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
上化疗前,小南身体不具备治疗条件,曾先后三次在身体上开孔插管,一次排胸部积液、两次排胸部积气。
化疗过程中,经常需要验血检查,小姑娘十根稚嫩手指被扎得满是针眼。
因为免疫力低被感染,小南经常口腔里布满溃疡,疼得没法吃饭,而每次治疗又不得不用棉签将溃疡表皮全部剥去才能上药……
妈妈的眼里泛着泪光,她说小南很少哭,比自己要坚强。
小南的照片
入住小家小南一家是河北张家口人,为了给小南治病,已经先后花了一百多万,爸爸辞了工作,家里的房子也卖了。在医院护士长的介绍下,年3月8日入住北京儿研所小家。小南妈妈说,在小家住,省了很多钱。这里水、电、燃气都是免费的,爱心人士还捐了很多的米、面、油、牛奶,平时经常有志愿者过来探访,病友之间也会彼此安慰、相互扶持。感觉很温暖。小南拍摄的照片在时光中优秀成长曾经的小南,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收作业,也帮老师批作业。
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种活动,跳绳、舞蹈、唱歌、讲故事……还曾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文艺演出。家里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她上学时获得的各种奖状。在家中,小南是个心灵手巧的小棉袄。爸爸妈妈总会在各种节日里,收到她充满用心和创意的手工礼物。她还会在家里组织晚会,她是主持人,拿着话筒像模像样地开场后,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唱歌、跳舞。细数曾经的点滴……妈妈的眼中流动着神采,她说,想想那时候真是过得挺幸福的。小南拍摄的照片在逆风中依然飞翔自从生病到现在,小南离开学校已经一年多了。为了不落下太多功课,小南在身体状态好的时候,会根据教材在家自学。她在病床上学英语、读课文,还学会了小数乘除法。自己不会的英语单词,就从网上查发音;做完的题,主动到教育平台上核对答案。目前,小南已自学完成五年级上学期的课程。除了课本知识,小南还经常阅读志愿者送过来的课外书,拓宽视野。闲暇时,小南也会绘制手帐。手帐里有文字、绘画、折纸、贴画……图文并茂的记录着自己的心情,非常精致、漂亮。偶尔外出,小南会随拍一些照片。寻常的场景,在小南的镜头下变得非常艺术和有意境,她在创意、构图、光影的运用方面很有天赋和才华。生病的经历,并没有阻挡住小南的优秀成长。反而磨炼了她的心性,让她的才华如同她的照片作品一样,仿佛从凡尘中挣脱束缚、破封而出的一缕阳光、一抹色彩、一道空灵……非常打动人心!而今,小南已经结束化疗,进入两年的维护疗阶段。祝福这个漂亮而才华横溢的小姑娘早日恢复健康,永远坚强、乐观、优秀成长!欢迎参与“一个希望-月捐”计划,持续支持困境儿童
除了各项目公募渠道之外,儿童希望面向愿意长期支持困境儿童救助的慈善人士推出“一个希望-月捐”计划,无指定资助具体项目和救助对象。
月捐资金用于调配募款不足的小众项目、支持新项目拓展等费用;月捐人可以随时调整月捐数额或终止。如同本机构所有项目,月捐账目同样公开透明,接受实时查询和公众监督。
我们深知,这份信任来之不易。儿童希望全体同仁愿以28年来的勤恳奉献、超过个困境儿童救助实例、未来的可持续公益规划,向您承诺:您的信任值得托付。
感恩,如孩子般地,欢迎您~
如果您想马上参与月捐,请点入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