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妇产前沿研究型病房为妇科肿瘤患者带来
TUhjnbcbe - 2021/8/17 7:59:00
白巅疯 http://pf.39.net/bdfyy/zjdy/150426/4614863.html

研究型病房为妇科肿瘤患者带来“新生”

患者张阿姨,52岁,年被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IVb期”,PETCT提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在一年多的治疗中,张阿姨被给予足疗程放疗及多次化疗,但效果不佳,并最终因无法耐受化疗副反应而停止治疗。年8月,CT提示张阿姨左侧颈下深链、左侧颈后三角区、左侧锁骨上,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较前增多增大,而盆腔占位压迫了神经和淋巴管,双侧下肢肿胀并疼痛无法站立。

在绝望之时,家属用轮椅推着她来到了首都医科医院妇瘤科,段微教授仔细评估了她的病情后建议她参加一项免疫药物的临床试验。经过充分的沟通,张阿姨于年11月3日自愿参加了该项临床试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进入我院专用研究型病房接受治疗。

在研究型病房中,张阿姨由妇瘤科及研究型病房专职医生共同管理,赵赢护士长调配了科里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护理,并有临床研究协调员全程陪同。医院采血室、检验科、心电图室、放射科等相关科室都为张阿姨治疗开通了绿色通道。当她第二次来院治疗时,大家欣喜地发现张阿姨已经可以脱离轮椅自己走入病房了!她颈部的肿物也已经明显缩小,精神状态大有好转。

经过3次治疗后,复查CT结果显示,靶病灶由46.27mm降至18.64mm,较之前缩小了近60%。治疗6次后复查CT结果显示,肿瘤已得到缓解,下一步将继续于研究型病房进行治疗。

目前张阿姨继续进行维持治疗,副反应轻微,精神状态良好。让张阿姨感动不已的是,除了在治疗时期间段微教授团队和研究型病房的医护人员对她的精心治疗和温情护理外,她参加此项临床试验的药物及相关化验检查费用均由申办方免费提供,这也大大减轻了她的经济负担。张阿姨说,是研究型病房给了她新的生命。

张阿姨只是研究型病房收治的众多受试者中的一个。自年9月1日我院专用研究型病房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有10余个GCP项目在此开展临床研究,累计研究合同金额万余元,累计住院余人次,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院专用研究型病房面向全院开放,是医务人员开展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临床新技术应用的场所,是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方案的策源地,是为推动我院临床研究能力提高搭建的创新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造福更多的患者。

首都医科医院

研究型病房简介

医院内,医务人员开展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等临床研究的场所,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和科技基础设施。

研究型病房指示牌

医院研究型病房根据《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意见》、《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市关于加强研究型病房建设的意见》等建设要求,于年11月开始筹建研究型病房建设工作,成立了研究型病房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研究型病房建设规划,在全院各科室的通力合作和支持下,于年9月开放运行。目前研究型病房设置床位30张。其中专用床位5张(位于综合病房1-5床),用于全院各科室开展II~IV期药物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及新技术等项目。管理实行GCP办公室管理下的项目承担科室主负责,研究型病房辅助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25张共享研究型病房床位依托综合病房和妇瘤科负责管理(综合病房15张,妇瘤科10张),实行GCP办公室管理下的依托科室全权负责管理制度。

为鼓励开展临床研究,医院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不对研究型病房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及相关费用指标等进行考核。并制定《临床试验奖励管理办法》、《临床项目视为科研项目分级及管理办法(试行)》等,从经济指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向临床人员和临床研究项目倾斜,激励和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各项临床研究,推动临床新技术创新等发展。

为保证临床研究质量、最大程度保障受试者安全,研究型病房及GCP机构办全体人员将全力为广大医务人员做好临床研究指导及服务工作!

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妇产前沿研究型病房为妇科肿瘤患者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