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年5月1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致医生同行:
欢迎订购获取最新诊疗指南和新药资讯
欢迎参加
(点击蓝色字体了解详情)
皮肤黑色素瘤指南
目录单发或多发原发性黑色素瘤发病的危险因素a(ME-A)
ME-A,1/2
发病的危险因素
英文版
中文版
脚注:
a.单发或多发原发性黑色素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指示性诊断后继发的原发肿瘤。这张列表不包括黑素瘤复发或进展的危险因素,它们包含在路径的其它地方中。
ME-A,2/2
参考文献
活检和病理学检查原则(ME-B)
ME-B,1/3
疑似黑色素瘤的色素性病变的活检原则1
英文版
中文版
ME-B,2/3
原发性黑色素瘤的病理检查原则a,b,1-5
英文版
中文版
脚注:
a.国际癌症报告合作组织(ICCR,年11月)指出活检和广泛切除标本的核心组织病理学要素包括:肉眼可见的卫星灶(在大体标本中)、手术边界/组织边缘(受累/未受累)、Breslow厚度、溃疡、有丝分裂计数、微卫星灶、淋巴血管浸润、嗜神经性、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部分(“单纯型”[90%的结缔组织增生性]与“混合型”[结缔组织增生性/非结缔组织增生性])。2
b.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年4月)指出广泛切除标本中鉴定所需的组织病理学要素包括:肉眼可见的卫星结节、组织学亚型、厚度、溃疡、微卫星灶、边缘(深部/周边-侵袭性或原位黑色素瘤阳性或阴性)、有丝分裂率、淋巴血管浸润、嗜神经性、消退。5
c.微卫星灶代表显微镜下识别的淋巴转移,并表示复发的风险增加。发现微卫星灶与原发肿瘤(相邻或深部)不连续。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8版()3不根据肿瘤巢的直径或与原发性肿瘤的距离来定义微卫星灶。根据肿瘤累及的局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0、1或≥2个),将微卫星灶、临床卫星灶或移行转移病例归类为N1c、N2c或N3c。
d.有时可能会难以区分侵袭性黑色素瘤是否存在于淋巴道内或代表微卫星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特定淋巴管标志物(如D2-40)的免疫组化检测可能会有助于区分。
e.对于活检或广泛切除标本的组织学阳性边界,描述周边和/或深部边界是否存在原位或侵袭性黑色素瘤。对于广泛切除标本的组织学阴性边界,ICCR和CAP指南不要求报告肿瘤与标记的侧部或深部边界之间的显微镜测量距离,该测量结果一般不应影响临床决策。2,5
f.应使用“热点”技术测定真皮有丝分裂率,并表示为每平方毫米的有丝分裂次数。尽管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8版()3中的T1分期确定不再包括真皮有丝分裂率,但它仍然是所有厚度类别中的重要预后因子,应包含在黑色素瘤活检和手术切除的病理学评估中。
g.在单纯型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90%的侵袭性黑色素瘤与显著的基质纤维化相关)患者中,与混合型结缔组织增生性/非结缔组织增生性和传统黑色素瘤亚型相比,SLN阳性较少见。各研究之间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SLN阳性率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在定义单纯型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再现性和/或报道方面缺乏标准化标准所致。鉴于这些不一致报告,SLNB在单纯型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h.病理报告广泛性Vs.局灶性亲神经性(即,仅累及单神经Vs.累及多神经和/或受累神经的大小)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
i.参见分子学检测原则(ME-C)。
ME-B,3/3
参考文献
分子学检测原则(ME-C)
ME-C,1/8
用于皮肤黑色素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兴分子学技术
英文版
中文版
ME-C,2/8
BRAF突变和KIT突变及其意义
英文版
中文版
ME-C,3/8
NRAS突变及其意义;其它不常见的突变;突变检测方法
英文版
中文版
ME-C,4/8
基因检测的适应症;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英文版
中文版
ME-C,5/8
重新检测转移灶组织的原因;分子学检测要求
英文版
中文版
ME-C,6/8
参考文献1-25
ME-C,7/8
参考文献26-55
ME-C,8/8
参考文献56-62
影像学检查原则1-10(ME-D)
ME-D,1/5
成像方法
英文版
中文版
脚注:
a.黑色素瘤的淋巴结超声评估需要特定的放射学专业知识。早期黑色素瘤淋巴结受累的评估标准包括:皮质中的低回声岛、不对称的局灶性皮质增厚、和外周血管分布,特别是当皮质增厚区域可检测到灌注时。可疑淋巴结的芯针活检或FNA应针对超声识别的皮质内非典型区域。11-15
b.成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临床情况。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FDGPET/CT在诊断远处转移(尤其是四肢转移)方面可能更为敏感。16-22
ME-D,2/5
检查
英文版
中文版
脚注:
c.真性疤痕复发(顽固性疾病)的定义:存在原位和/或垂直生长期病灶。
d.局部卫星灶/移行复发不伴原位或垂直生长期,在原发灶瘢痕内部肿瘤浸润至含淋巴管的深部真皮层或皮下脂肪,或疤痕附近出现卫星转移。卫星灶和移行转移在生物学和预后上是相似的。
ME-D,3/5
疗效评估
英文版
中文版
脚注:
d.局部卫星灶/移行复发不伴原位或垂直生长期,在原发灶瘢痕内部肿瘤浸润至含淋巴管的深部真皮层或皮下脂肪,或疤痕附近出现卫星转移。卫星灶和移行转移在生物学和预后上是相似的。
e.淋巴管内转移可表现为临床上或病理检查发现卫星灶转移(距离原发性黑素瘤2cm内发现肉眼或镜下可见的皮肤和/或皮下转移)或移行转移(距离原发黑色素瘤2cm以上发现区域性皮肤和/或皮下转移)。2cm的阈值与AJCC分期的定义一致。卫星灶和移行转移在生物学和预后上是相似的。
f.病灶可能是技术上无法切除(如:侵犯主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或临床上无法切除(如:远处淋巴结转移),这些状况下单纯手术切除的临床获益微乎其微。
ME-D,4/5
英文版
中文版
ME-D,5/5
参考文献
END
致医生同行:
欲获取最新NCCN指南中英文PDF版全文(后续将实时更新),可加《指南解读》医生会员(点击了解详情)
致癌症患者/家属:
《指南解读》团队成员简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