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觉得,作为一名肿瘤外科医生,已经看淡生死;但更多时候,当我们代入到患者的环境当中去,我会觉得,作为医生,可能再怎么样努力工作也还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一名职业的儿童肿瘤医生,面对一个个肿瘤患儿,最多思考的是怎么才能让孩子们长大。思考了很久,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命题——"我命由你不由天"。
"我"指的是希望长大的肿瘤宝宝;"天"指的是在他们的世界里横行肆虐的肿瘤君。我们要思考的是“你”。“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你”怎样才能让他的命由你而不由肿瘤君?
王金湖
职称:主任医师职务:儿外科副主任、肿瘤外科副主任
专业特长:儿童实体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疑难神经母细胞瘤、肝肿瘤、肾肿瘤、纵隔肿瘤、卵巢肿瘤、畸胎瘤以及复杂血管瘤、淋巴管畸形等脉管性疾病的手术、介入、精准及微创治疗。
“我们也是在战战兢兢中选择勇敢”
故事发生在年,主角叫小竹,他的妈妈把他带到我面前的时候,我震惊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个肿瘤,能够把颈部的血管神经压迫到这种程度,我无法想象气管是如何通过这个区域的,孩子又是怎样活到现在的。
我问孩子妈妈:“为什么要等肿瘤长到这么大?为什么不早点手术?”
小竹妈妈回答说:“我也没有办法,带着他国内国外跑了一圈,没有人接这样的手术,所以就一天一天越来越大。”
我说:“手术的风险肯定会很大,但是试一试的话,机会还是有的,就看你敢不敢试一试。”
小竹妈妈说:“只要你敢,我就敢”。
年3月13日,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颈部巨大神经母细胞瘤,走遍四海八荒,今日决战肿瘤君,完胜!”前半句写的是自己的感受,最后“完胜”二字指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满心欢喜。
术后的小竹,恢复得非常好。无法想象,曾经他的脖子上有过这么大的一个肿瘤,现在的小竹也已经回归了幼儿园生活。因为一句"你敢我就敢",因为妈妈的勇敢,小竹长大了。
我经常说,人类的很多痛苦其实是来源于选择:有选项,我们就会害怕选错;但在没得选的时候,就不需要那么痛苦。因为我们除了选择勇敢,别无他选。
勇敢的人不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在战战兢兢中选择勇敢。只是只有勇往直前,向死而生,我们的人生才会所向披靡。
“这样的电话我的确不知道打过多少个”
另外一个孩子小宝,出生1个月的时候查出肝脏肿瘤,一医院,没有找到我,在门诊了解到这个肿瘤治疗的风险很高,于是一家人灰心地回了老家。
傍晚,医生跟我说今天有个孩子来看病,但是放弃了,我当时查了病历系统后,觉得放弃太可惜了,我拨通了孩子爸爸的电话,电话中我听出一家人都很沮丧,已经不想再来治疗了。
我花了半个多小时,在电话里不停地说服他们,最后终于成功说服他们返院治疗。后来的治疗也非常顺利,孩子现在也恢复得很好。
其实坊间有个传闻,说王金湖曾经去孩子家里把孩子接去住院,这个其实并没有,这只是一个传闻。但是这样的电话我的确不知道打过多少个,有时甚至被怀疑是个医托,但我只要想到电话的另一头是个无辜的小生命,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小宝生命故事的逆转,是因为有一个医生在为他不离不弃。
《士兵突击》中有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作为医生,或者为人父母,都应该时刻铭记,只有"不抛弃,不放弃",这些孩子才能够顺利渡劫。
“有这样的眼神,怎样的付出都值得”
下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小花。她的故事发生在她3个月大的时候,医院查出一个8公分的肿瘤,基本上考虑是恶性的。
当时的医生觉得,小孩这么小,可能治疗意义不大,算了吧。但不甘心的父母带着小花,来到了一家大型医学中心。在这里,小花接受了穿刺活检和病理的证实,证实这个肿瘤当中的确包含了恶性的成分,于是小花接受了化疗。
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意料到的是,两个化疗之后,肿瘤非但没有变小,反而从8公分长到了20公分。这个时候,因为腹部的巨大肿瘤产生了巨大张力,小花没有办法自己呼吸,只能气管插管,进入ICU,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维持生命。
与此同时,化疗的并发症显现出来:骨髓的抑制,继发了非常严重的感染。主管医生跟小花的妈妈说,“别再折腾孩子了,去看看她,把机子撤了吧。”于是,连续6天,6张病危通知书,6次被劝撤机回家,小花的妈妈说:“我不看,我也不撤,我要救她。”
年5月的最后一个门诊日,小花的父母来到我的诊室,了解了情况以后,我说拼一拼可能还有一线希望,小花的爸爸妈妈眼含热泪说"只要还有一线机会,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于是救护车跋涉了几个小时,载着气管插管医院。初见时的小花,让人心疼,让人不忍直视。
手术是一场生死之战。决战的现场,一双双期盼的眼神都在期待一个新的生命奇迹。
术后三天,我给孩子监护室的小花拍了照片,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期盼、感谢,看到了重返人间的喜悦。当时我心里觉得,能看到这样的眼神,怎样的付出都值得。
小花能长大,是因为爸爸妈妈的不离不弃。
“希望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美好的东西”
下一个故事的主角叫雪儿,因为骶尾部医院做了手术,手术之后原以为会恢复,结果还没出院肿瘤又长出来了,而且长得比手术之前还要大。
这个时候的医生跟病人一家都非常沮丧,最后只能放弃,选择回家。
雪儿的妈妈留在西北老家,打算陪伴雪儿最后的日子,雪儿的爸爸回到工作的城市——杭州。
4月15日是肿瘤宣传周,杭州的几家媒体为我们做了一期儿童肿瘤的科普节目,其中讲到,儿童肿瘤如果接受规范的治疗,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小雪爸爸后来告诉我,他在车载广播上听到这个消息,找同事进行核实后,带着医院,后面的治疗也非常顺利。
小雪的命运逆转依靠的是广大媒体人,他们传递的信息给孩子们带去了生的希望。
这让我想起《流浪地球》临近片尾的那句话:“以前我不知道希望是什么东西,但是此时此刻我知道,希望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美好的东西。”
“公益、科普,也是一种力量”
芊芊的故事发生在年的1月,新冠疫情正肆虐全国,芊芊就在这时被诊断出一个巨大的腹膜后畸胎瘤。
身在老家的芊芊,面对着疫情和病情双重交织的情况,医院拒绝了,芊芊的父母已经打算陪伴她度过最后的日子。
这个时候,芊芊的妈妈在网上看到了小花的故事,她了解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女儿更严重的孩子治疗成功了,她又燃起了希望,于是一家人踏上了来杭州的道路。
最后她的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的病理是未成熟畸胎瘤,不需要化疗,孩子现在也恢复得很好。
这次因为小花的故事,芊芊找到了生的方向。小花的故事来自“向日葵儿童”,芊芊人生的改变,要感谢带给大家真实的故事的科普人和公益人。你们不仅带去了知识和故事,也带去了勇气人生。
“其实你们就是药神”
最后的故事,主角叫做小悦。医院,最后因为机缘巧合,来到了我这里。
这个孩子情况比较特殊:第一,瘤体巨大,侵入椎管,与周围神经无法分辨;第二,血供极其丰富。直接手术成功的几率不大,医院尝试过好几种化疗的方案,都没有效果。
我们讨论了之后决定,从后入路先把椎管肿块清除,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脊髓不受压迫,保护神经功能;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取得新的标本,做新的病理检测和基因检测。
最后基因检测的结果非常惊喜,查到了一个NTRK融合相关的突变,我们非常果断地让他参加了临床试验。
服药两个月后,我们看到了肿瘤显著缩小,血供明显减少,这个时候的工作对于我们已经不再困难。小悦的人生因为一个药发生了逆转。
有部电影叫《我不是药神》,我觉得所有的药企、药厂,还有制药人、药品研发人员,其实你们就是药神,因为有你们,孩子的命运由你们而不由天。
“我命由你不由天”
这个“你”是谁?
我想,我们已经有答案了
你可能是父母、医生
可能是媒体人、科普人、公益人
也可能是药神们
“你”能做什么?
一起努力
可以帮孩子们“逆天改命
作者:肿瘤外科王金湖(科普)
排版:王囤囤
来源:向日葵儿童
猜你想看
小萝莉变成大花脸,苦命女孩没钱治病差点没命…幸好,世间真有“活菩萨”
大便颜色改变?也许是这个病
可怕!3岁宝宝睡觉时险些窒息!张嘴睡觉、总爱打呼,不一定是腺样体肥大
为不向命运屈服的所有人点赞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