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团队在工
TUhjnbcbe - 2022/7/7 16:35:00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课题组利用血小板独特的肿瘤趋向性构建了一种内部载有广谱抗癌药物阿霉素外部偶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抗体纳米凝胶的血小板,将阿霉素与PD-L1抗体同步递送至肿瘤部位,结合化疗以及免疫治疗,为实现高效低*抗肿瘤疗法提供了一种新方案。相关成果“BioengineeredPlateletsCombiningChemotherapyandImmunotherapyforPost-surgicalMelanomaTreatment:InternalCore-loadedDoxorubicinandExternalSurface-anchoredAnti-PD-L1AntibodyBackpacks”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nanoletters》(IF=11.,DOI:10./acs.nanolett.2c)。

图1.工程化血小板的制备以及作用原理示意图。

局部手术切除是治疗由于黑色素瘤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循环肿瘤细胞通过血管外渗、术后炎症、以及手术技术受限,术后黑色素瘤易复发和转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很好的抗肿瘤疗效,它可以阻断T淋巴细胞耗竭并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但由于其脱靶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引起免疫紊乱等相应副作用。活细胞具有天然特异性组织靶向能力以及易透过生物屏障的优势,基于细胞的药物递送策略已经蓬勃发展,并用于术后肿瘤免疫治疗。活细胞使药物精确靶向肿瘤部位,避免非特异性地过度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治疗效果。

受血小板对肿瘤细胞的出色靶向能力的启发,作者构建了工程化血小板(PDNGs),内载阿霉素(DOX)和外锚定aPD-L1单克隆抗体交联纳米凝胶,以减少肿瘤复发和术后转移扩散。血小板的内外载货并不损害血小板的正常生理功能。游离的aPD-L1交联形成载药效率更高的纳米凝胶,并在血小板表面还原性增加的微环境下持续释放,触发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破坏,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在血小板的帮助下,阿霉素以及aPD-L1抗体能够靶向肿瘤部位,在术后模型中,工程化血小板引起了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表现出很好的抗肿瘤复发、转移的能力。

团队简介: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沈阳药科大学博士生路奇,叶皓,王开元为共同第一作者,文章得到何仲贵教授的指导与支持。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振兴人才计划,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的支持。

孙进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涯创新学院、药学院院长,课题组组长。孙进教授长期从事前体药物、纳米药物和仿生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Communications和ScienceAdvanc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篇,H指数为39,他引次。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原文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团队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