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塞替派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TUhjnbcbe - 2022/7/11 17:22:00
北京看青春痘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7/9113049.html

引言

近年来,我国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塞替派作为烷化剂类型的化疗药物,已经在多种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中被广泛应用,特别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异基因移植预处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体移植预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鉴于塞替派年在国内重新上市后,我国血液科医生临床应用经验尚不足,共识专家组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塞替派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建议应用,旨在规范塞替派的合理应用。

1.塞替派的基本信息

1.1塞替派的作用机制

塞替派是一种烷化剂,分子式C6H12N3PS,其在生理条件下可形成不稳定的亚乙基亚胺基,具有较强的细胞*性作用。塞替派通过鸟嘌呤碱基与DNA双链交联,导致DNA不可修复性损伤,从而阻止DNA、RNA和蛋白合成,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1.2塞替派的药代动力学

塞替派不易从消化道吸收,注射后广泛分布在各组织内。其蛋白结合率为10-20%,表观分布容积为0.3-1.6L/kg,可以很好透过血脑屏障。塞替派经过肝脏细胞色素P系统进行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四乙烯五胺(TEPA),通过尿液排出,其中2%以原形形式排出。塞替派的半衰期为1.5-4.1小时,其代谢产物TEPA的半衰期更长,为4-17小时。

2.塞替派的临床应用及关键研究

目前塞替派已广泛用于多种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allo-HSCT)、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auto-HSCT)、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多种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化疗等。

2.1allo-HSCT预处理

allo-HSCT是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特别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急性白血病等。大量研究显示含塞替派的预处理方案在上述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常规处理措施对控制重型地中海贫血症状效果不佳,allo-HSCT是目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最主要手段,90%以上患儿可通过allo-HSCT获得治愈。

急性白血病

很多研究探索了含有塞替派的预处理方案,其中TBF(塞替派、白消安、氟达拉滨)方案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预处理方案。

塞替派具有良好中枢神经系统通透性和更缓和的骨髓抑制不良反应,该药已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前预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他

有文献报道将含有塞替派的预处理方案用于骨髓纤维化、复发难治性淋巴瘤、遗传性噬血细胞综合征、镰状细胞病(sicklecelldisease)、骨骼石化症(osteopetrosis)等疾病的allo-HSCT。

2.2auto-HSCT预处理

auto-HSCT前预处理是多种淋巴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广泛用于一线巩固治疗以及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塞替派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是PCNSL及其他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进行auto-HSCT前预处理的首选药物之一。

PCNSL

PCNSL是一种独特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眼等部位,无中枢神经系统外病灶。

PCNSL的治疗策略包括:

1、包含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方案诱导缓解;

2、序贯含有塞替派作为预处理方案的allo-HSCT或全脑放疗进行巩固。

近年来,几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auto-HSCT在保留神经功能、改善预后等多个方面具有超越全脑放疗的优势。

因此,在欧美国家对于能够耐受auto-HSCT的患者,常接受含有塞替派预处理的auto-HSCT巩固治疗,能与塞替派来联合应用的药物包括白消安、卡莫司汀、环磷酰胺等。

其他非霍奇金淋巴瘤

近年来在淋巴瘤auto-HSCT中,含塞替派的预处理方案也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丨涉及病种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丨与塞替派联合的预处理药物包括卡莫司汀、美法仑、白消安等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中高危病例预后差,是儿童实体瘤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治疗手段包括标准剂量的化疗、手术、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达妥昔单抗(Dinutuximab)免疫治疗。

2.3PCNSL

塞替派与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多种具有良好血脑屏障通透性药物组成的MATRix方案,在PCNSL的诱导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作为一种广谱的抗肿瘤药物,塞替派已经广泛应用于膀胱癌、乳腺癌、癌性胸腔积液、卵巢癌等实体瘤的治疗。由于本药在国内应用刚刚起步,所以更多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3.塞替派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3.1塞替派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l胃肠道:呕吐、腹泻、黏膜炎、消化道出血等;

血液系统:骨髓抑制、骨髓坏死;

l肝脏:氨基转移酶升高、胆红素升高、肝脏静脉闭塞性疾病;

l中枢神经系统:脑病、颅内出血、癫痫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情感淡漠、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大剂量给药时更易出现;

l皮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

l感染:肺炎、巨细胞病*感染等;

l继发第二肿瘤。

3.2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每周都要定期检查外周血血象及肝、肾功能。停药后3周内应继续进行相应检查,以防止出现持续的骨髓抑制;

(2)肝肾功能不全时,本品应用较低的剂量(详见药物剂量调整部分);

(3)在白血病、淋巴瘤患者中,为防止尿酸性肾病或高尿酸血症,可给予大量补液、碱化尿液及别嘌呤醇;

(4)尽量减少与其他烷化剂联合使用,避免同时接受放射治疗。

4.塞替派的推荐治疗剂量及剂量调整

4.1allo-HSCT预处理

4.2PCNSL的auto-HSCT预处理

4.3PCNSL诱导化疗方案

4.4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

(1)塞替派经过肝脏代谢,对于中度肝功能不全(胆红素水平为1.5-3.0倍正常上限)或重度肝功能不全(胆红素水平高于3.0倍正常上限)患者,塞替派的血药浓度增加,应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塞替派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